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近期成果

基于“平均值概念”的“残差示踪法”——黄土高原降水重建的应用

副标题:

时间:2016-01-26  来源:文本大小:【 |  | 】  【打印

引用格式:周卫健,陈茂柏,孔祥辉,等. 基于“平均值概念”的“残差示踪法”——黄土高原降水重建的应用[J]. 地球环境学报,201566):382-392

 

摘 要:本文对定量重建黄土高原降水的传统方法进行了回顾分析,提出了利用新发展的“残差示踪法”定量重建黄土高原古降水变化的两种新方法。一种是利用黄土磁化率和粉尘通量指标的关系进行降水重建的磁化率方法(SUS-approach),另一种是利用黄土10Be 浓度与10Be 产率和粉尘通量指标的关系进行降水重建的10Be 方法(10Be-approach)。上述两种方法定量重建的洛川地区13 万年以来降水变化曲线高度一致,但与前人利用现代观测数据建立的气候回归方程等传统方法重建的降水记录具有明显的差异。本文所建立的降水曲线具有明显的细节特征,揭示了粉尘稀释作用对降水指标的影响,显示了该方法的优势。文章同时指出,“残差示踪法”的数学涵义是基于“平均值概念”(MVC),并对此从统计学角度进行了论证。最后,就本文所提出的运用线性回归后的残差进行示踪的新方法与传统的示踪方法之差异作了对比分析。

 

                                       

Fig.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constructed precipitation curves by the SUS-approach (a) and the 10Be-approach (b) with individual precipitation curves (c-e) reconstructed by substituting our measure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lues into the climofunctions reported in previous studies

 

 

附件
全文链接
相关文档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