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风云·青年论坛》第二十八期-地球化学过程与同位素分析技术进展(会议手册)
为持续推动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员多学科交叉,进一步拓展科研宽度,深化纵深发展,强化科研中坚力量,扩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影响力,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地环所小组秉承和发扬研究所《古今风云》论坛的精神与风格,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筹办《古今风云·青年论坛》。论坛将通过多学科融合,扩展科研维度,孵化新思路、新方向,打造青年学者蓬勃发展的新势力、新局面。
《古今风云·青年论坛》第二十八期将围绕地球化学过程与同位素分析技术进展,在地球表层过程与碳循环机制,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新方法开发以及标准物质研制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参加!
*备注:30分钟报告+15分钟交流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地环所小组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地学分会
蔺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博导。2017 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并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任博士后,2020年就职于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要负责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开发和仪器研发。在Analytical Chemistry、Geostandardsand Geoanalytical Research 和 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等国际期刊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 16 篇,引用率600余次。荣获2020年国际地质分析家协会青年科学家奖,系2006年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获奖中国人。现担任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专家组委员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Earth Science》青年编委。
吕楠,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定年,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方法开发和标准物质研制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两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四项。在Analytical Chemistry、Geostandards and Geoanalytical Research和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等国际期刊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8篇。获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陈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博士后,2024年于巴黎地球物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元素及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手段,研究地表过程与化学风化对碳循环的影响。近年来,研究重点聚焦于滑坡在构造活跃区对化学风化及碳循环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Chemical Geology》等期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