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简介 > 简介

简介

副标题:

时间:  来源:文本大小:【 |  | 】  【打印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其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

  实验室定位于第四纪地质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相融合的基础研究。通过黄土与其它地质-生物记录的性质、组分及形成过程的研究,应用高技术,探索新方法,以环境变化为主线,揭示第四纪不同时间尺度自然环境演变的历史、变率和动力学机制,辨明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为增进人类对大陆环境变化规律与机制的认识做出原创科学贡献,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科学建议。

  近年来,实验室进一步将气候环境变化的过去-现在-未来、区域与全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力争回答包括大冰期发生和气候转型等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开发新型环境示踪技术,前瞻布局人类世科学研究;强化海陆地质记录的综合集成及数值模拟,开展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动力学研究,致力于构建亚太地球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框架。

  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金章东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周卫健院士。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主要学术带头有安芷生院士、周卫健院士、孙有斌研究员、金章东研究员、晏宏研究员、刘禹研究员、刘晓东研究员等。

  多年来,通过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吸引并凝聚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形成了事实上的三个研究群体:一是以高水平科学家为核心,青年优秀学术带头人为主力的固定人员队伍;二是以国家重大项目牵引,联合国内多所科研院校学者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研究的研究群体;三是以“中国黄土与第四纪变化”作为影响全球变化要素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吸引国外著名科学家而形成的国际合作研究群体。

  实验室历来重视科研能力建设,围绕环境变化的“过去-现在-未来”这条主线,建成了在年代学测试、理化指标分析、计算机数值模拟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的分析测试系统。实验室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积极向国内外用户开放,起到了支撑创新、服务发展的作用。

  实验室高度重视原创成果产出,先后在Nature、Science、PNAS以及Nature子刊等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东亚古环境变迁的季风控制论”、“亚洲季风-干旱环境系统”、“南北半球气候相互作用”等一系列理论和概念的提出,拓展了过去环境变化的领域和内涵。实验室也因此成为引领东亚古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机构,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

  实验室将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作为主持单位或重要参与单位先后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交了二十余份咨询报告,涉及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气候趋势预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相联系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综合治理、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为制订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规划做出了贡献。

  自实验室成立以来,在国家组织的实验室评估中连续七次被评为优秀实验室,是我国地学领域两个获此佳绩的实验室之一。

  在成绩面前我们丝毫不敢懈怠,遵循“如履薄冰,奋发图强”的室训,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大陆环境变化研究中心的步伐。实验室将发挥已有科学积累,将加速器质谱中心、大陆环境钻探岩芯库以及环境演化模拟和数据信息共享中心等与野外观测平台的建设相结合,搭建一个向国内外科学家开放的大陆环境变化研究平台,吸引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在此工作,在环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领域做出更多原创性贡献,服务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